保洁五小创新成果举例(护理五小创新成果举例)

电力行业创新创业报告简介(保洁五小创新成果举例)

保洁五小创新成果举例

汗水绽放花朵,奋斗成就事业。

4月27日,20位“新时代最美劳动者”走上舞台,用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生动的事例讲述了他们的奋斗故事,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他们扎根基层,坚守平凡岗位,保障高压线上千里用电,在巷道中闪耀智慧与光彩,精益求精,创造行业标准,手持大国利器,心怀梦想。他们用一双“巧手”和“匠心”绘就了我省800万职工用智慧创造活力和效益、用创新推动转型发展的生动画卷。

转型发展不仅是山西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广大职工的期盼。近年来,我省各级工会紧紧围绕转型发展,充分发挥职工主体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一切建设性力量,凝聚推动转型发展的强大正能量,构建“一切为了转型、一切服务于转型”的工作格局,坚定不移地把全面转型改革进行到底。

激发劳模和工匠的创新和创业活力

“这个问题我已经透露了!”近日,大师工作室联盟一场别开生面、热情洋溢的活动在淮海集团举行。“打造大师工作室联盟,将“卡脖子”的一些关键核心技术要求“公布”,各类人才主动“揭榜”,既精准又高效。”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兵器首席技师、集团量具装配工周建民说。广大职工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潜力。我省有大批劳模、工匠、技术人才,能够激发自身创新创业活力,将智慧转化为好项目,成长为新产业,能够为我省高质量、高速度转型发展积蓄动能。近年来,各级工作室发挥“攻坚克难、传播艺术、创新传播”作用,解决了一大批生产经营难题,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成为助推企业发展的“推进器”、技术创新的“催化剂”、人才培养的“孵化器”。

“年轻员工爬电线杆时,脚踝总会掉下来,小问题会带来大隐患。”国家电网忻州供电公司输电巡检室带电倒班班长贾森,不仅走遍了忻州4000多公里的高压线路,还密切关注工作中发现的每一个小问题。杰森从孩子们穿的旱冰鞋中找到了灵感。鞋子拆开后,将鞋子背面的配饰和牛皮配饰安装在脚扣上,改造成前脚蹬和后挂脚扣,避免了因脚扣掉落造成的高处坠落风险。以他名字命名的“杰森员工创新工作室”成为单位解决技术问题的基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坚持“创新第一”。2020年,省总工会聚焦“六新”突破,创新推出转型综合改革重点项目劳动技能大赛,举办第二届“三晋工匠”年度发布活动,命名首批“三晋工匠”技能培训示范基地。深化“五小六改”提升质量,一场旨在提升质量、扩大“五小竞赛”范围的竞赛,像火炬一样在三晋大地点燃,点燃了全省职工创新创造的热情。一个个凝聚着职工汗水和智慧的创新成果,凝聚着我省转型发展的强大力量。

员工的“小想法”孕育出“大智慧”。为打造模范工匠创新创业平台,我省正准备创建大国工匠创新创业基地。以此为平台,我们将组织一大批劳模和熟练技工,聚焦“六个创新”和高质量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

“这款蓝色口罩的核心材料是纳米纤维过滤材料。长时间佩戴不枯燥,戴眼镜也没有雾;这对白色光氧化口罩的抗菌率为99.99%,有效佩戴时间长达十天。这是山西把煤炭作为重要支撑,助力新材料快速发展的生动例证。”在今年的全国大会上,华阳集团一矿机电工区机电队技术员姚武江介绍了自己的“黑科技”。他表示,华阳集团以创新为核心竞争力,推动新材料产业集群向高端化、绿色化、节能环保化迈进,我有责任宣传集团的好产品。

人们创造历史,为幸福而奋斗,为未来而努力。在党的领导下,我省广大职工同祖国一起成长,与时俱进,奏响了“我们工人有力量”的主旋律,各条战线英雄辈出,群星璀璨。

本次发布的20位“新时代最美劳动者”涵盖机械制造、煤炭、教育、医疗、交通、电力、邮政和养老、物业和家政服务等16个领域

行业。他们中有荣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煤炭行业金奖的机电大师,有用爱和微笑敲开特殊孩子心门的暖心校长,有用行动践行“千里银线无障碍、万家灯火更通明”铮铮誓言的高压线上的空中舞者,有以一己之躯为医护人员撑起院感防护保护伞的逆行天使,有用一腔热血维护公平正义的人民法官……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孜孜以求、不断创新,以“平凡微光”汇聚磅礴力量,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三晋大地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机遇,转型出雏型阶段性战略目标的实现,归根到底要靠劳动创造。在2020年度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选中,我省把关注点放在长期工作在生产、科研一线,在平凡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具有时代特色的普通劳动者身上。其中,在推进我省转型发展中叫得响、过得硬的优秀代表达到18人。

山西航天清华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加工中心操作工韩利萍解决了“长征七号”发射平台阀体孔系公差边界范围窄、冗余空间小的难题;山西晋坤矿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副经理兼技术中心主任李亚军为国内煤系煅烧高岭土行业高质量发展开创了“六个首创”;山西晋阳碳素有限公司电气工程师陈晓武牵头完成“五小”成果二十余项,创造经济价值累计数百万元……他们身上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永葆奋斗底色,在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中,为我省转型发展添油鼓劲。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我省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对标先进、见贤思齐,爱岗敬业、守正创新,恪尽职业操守,厚植工匠文化,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造就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

从松花江铁路大桥到毛乌素沙漠隧道,从黄土高原的隧道现场到白雪皑皑的青藏铁路工地。27年里,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测量队队长刘军华背着测量仪器行走在3000多公里的桥梁、隧道、路基上,破解测量难题20多项,用脚步丈量出了从太原到三亚的距离,练就了“一测准”和“零差错”的本领。

在煤炭运输量占全国铁路煤运量五分之一的大秦线上,被称作中国重载列车驾驶第一人的景生启整整跑了28个年头。他对6种型号机车的构造性能了如指掌,对大秦线全部20个站场设备、52座隧道坐标、19个大坡道烂熟于心,多次见证并经历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重载铁路技术的重大突破,成为中国铁路货运拉得最多的人。

近年来,我省各级工会围绕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等,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思想政治引领有声有色、建功立业轰轰烈烈、服务职工拓面提质,广大产业工人的技能素质得到提高,创新动力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是省委、省政府立足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增收,推进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实施3年多来成效明显,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落实全省‘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推进会议精神,省总工会将开展全省百万职工技能大提升、大比武活动,加快建设工会技能培训阵地,建立职工技能培训和等级认证的制度机制,重点培养‘六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紧缺的工匠人才。”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要鼓励和引导广大劳动者通过学习培训,练就纯熟技术,掌握绝技绝活,争当“三晋工匠”“大国工匠”,为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本报记者杨文俊

(责编:马云梅、褚嘉琳)

电力行业创新创业报告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